• 《投名状》:庞青云是英雄还是狗熊,看过这些被删除片段就了解了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5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    我始终认为,《投名状》是部被低估的电影,

    现在豆瓣上7.3分的评价,对不起这部既有故事,又有思想,一众大牌主演演技又都在线的电影。

    找找原因,《投名状》本身是部有深度的电影,需要一定生活阅历与人生经验才能读懂。

    年少时,我们往往追求动作的火爆,场面的宏大,把它当成一部古装战争片来看。

    及至多年后,对人生有了些许感悟,回过头再来看《投名状》,就深刻了许多,也更能理解时势之下三兄弟各自的选择。

    除此以外,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:电影的版本。

    嗯,包括我在内,不管是在影院观影还是在碟片上观看,当初大部分人看的都是删减版。

    其实《投名状》一共有三个版本,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110分钟的删减版。

    这只是删减版之一,还有个版本是125分钟,删去了最后一分钟镜头。

    真正的未删减版,应该是126分钟。

    也就是说,大部分人观看的版本,少了16分钟的镜头。

    许多人觉得《投名状》很难看懂,很大原因在这些删减或被修改的内容里。

    统计一下,删改的地方一共有22处。有一些是无关紧要的内容,如苏州城内太平军首领的台词;也有一些是有碍观瞻的镜头,如两小兵强暴民女出现露点镜头等。

    但我个人认为,有几段戏是比较重要的,删改之后原来的意思就走了样,前后衔接就出现了问题。

    比较重要的有下面几处:

    投名状的含义

    本片名为《投名状》,三人因投名状结为兄弟,最后姜午阳因投名状刺杀庞青云,投名状是个关键。

    投名状是什么?不是简单插三炷香,三个人一起磕几个头就完了,它的约束力其实很大,相当于一份生死契约。

    这点在姜午阳的画外音里已经讲明白了——不求同生,但求同死。兄弟乱我兄弟者,必杀之!——杀气腾腾的几个字不是摆设。

    投名状的关键在于,在结拜之前,须要先纳“投名状”,通常做法是干一件法外之事。

    电影里对这段有表现:兄弟结义,各杀一个外人,以绝后路,从此,兄弟的命是命,其他的,皆可杀。

    三人抓了三个路人纳了投名状,可以注意金城武做事时的表情,相比大大咧咧的赵二虎和喜怒不形于色的庞青云,姜午阳动手前后都是脸色凝重,一言不发,显然是下了极大决心的。

    姜午阳也因此把投名状看得比天还大,这是他以后行事的基调。三兄弟对他来说就是家,没有别的比这个家更重要。“兄弟的命是命,其他的,皆可杀”——触犯军规的小兄弟能杀,二嫂一样能杀;但犯规更重:聚众哗变、私分军饷的兄弟不能杀;“兄弟乱我兄弟者,必杀之”——拼死也要刺杀庞青云。

    “捕快和穷人”——庞青云的理想

    在处理强暴民女的两个小兵那场戏里,在决定处罚之前,庞青云给大家讲了个“捕快和穷人”的故事。事实上庞青云说的就是自己,他就是那个被捕快欺负的穷人。

    因此庞青云绝非简单人物,他是有政治理想的,高官厚禄并非他所追求。

    随后电影借姜午阳的画外音说出了庞的理想:“直到那一天,他才说出了他心中的未来,他说以前不做是时候不到,怕我们不懂,我懂。”

    删减版没有这个故事和这段画外音,如果看过这两段,导演的意思就很明确了。

    这些能解释庞青云为何要在苏州杀人、南京活人,为何要在大殿上当众提出免税三年,又为何要杀赵二虎。

    因为他在赌,赌的是自己的理想——“我这一生,如履薄冰,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?”这句台词说明了问题。

    画外音随后又说:“要是我能为这个未来而死,那该有多好。”——这句话也没有出现,这是姜午阳对庞青云的认同,结合他最后被凌迟时丰富的面部表情来看,姜显然后悔了,他误解了大哥,他并不是为这个未来而死,他到受刑时,才真正理解庞青云。

    苏州流泪

    苏州杀降,赵二虎和庞青云争执不下,最后被打昏。庞青云下令射杀降兵,士兵们边哭边放箭,有个镜头被删去了——庞青云也流下了两行热泪。

    这个镜头很有意义,揭示庞青云的内心活动,少了这个流泪镜头,庞青云成了铁石心肠。

    庞青云赴任

    江苏巡抚(未删减版是两江总督)宝座虚位以待,庞青云即将正式上任,在这段镜头里,删减版多出了一段画外音:他竟然杀了二哥,他以前说杀狗子杀那些俘虏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不受欺负,他撒谎。他只为他自己。但他忘了,我们纳了投名状。

    多出来这段话,应该是为了呼应前面的改动,也影响了观众对庞青云的判断。

    姜午阳遭凌迟

    完整版的最后,有一段姜午阳被凌迟的镜头,以远景和金城武的面部特写为主,一个刽子手在行刑,两个官员监斩,两个兵丁在冲洗血水。

    这段戏删去对情节也有影响,庞青云中枪倒地后,反而露出笑容,招呼姜午阳:“快,投名状。”

    除了兄弟情的回归,还有个含义是庞知道姜午阳已必死,希望他能兑现“不求同生,只求同死”的诺言,自行了断,免遭凌迟之苦。

    但姜午阳并不理解大哥,所以他被凌迟。

    这段画面删除,还浪费了金城武的演技,导演陈可辛曾说:“如果最后一段画面放出来,我相信金城武也能拿个影帝。”

    确实如此,凌迟镜头其实说不上血腥,但金城武以自己的演技把痛苦表现得痛苦淋漓,足以让人惊叹。

    仅凭面部特写,金城武就把姜午阳的心理活动写到了脸上,真正演活了姜午阳。直到受刑时,姜才真正理解了庞,也因此受到身心的双重凌迟,肉体的痛苦已无关紧要,哀莫大于心死,那一刻,姜午阳已心如死灰。

    香港公映的125分钟版本,删去的也是这段戏,126分钟的完整版才能看到。

    其余,还有一些台词和镜头的简化等,这些总体上影响没有以上来得大。

    这么一删改,表达的意思就差了不少,人物行为的衔接也出现了问题,光看一遍就很难看懂了,评分也受此影响。

    如此,再回看《投名状》,观众对庞青云的角色形象就不会有那么大争议。三兄弟的定位很明显:庞青云是个理想主义者,而非一些人认为的精致利己主义者;赵二虎是个草莽英雄,难以在乱世生存;姜午阳是个侠义之人,兄弟为先。

    庞青云心怀家国,赵二虎草莽英雄,姜午阳情义第一,三人都可称之为“侠”。

    晚清时局与朝堂政治容不下侠义之心——“可惜啊,这都是命啊。”

    如果看过完整版或港版,大部分问题就能豁然开朗,毕竟导演考虑得更为通盘,人物和故事都是为导演服务,上映前再临时删改,未免就显得生硬不自然。

    原因,主要还是在于国内尚未建立电影分级制度,删改也就不可避免了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